馨闻访
首页 >>馨闻访 >>记者播报 >> 教研动态 >>正文

“协同”学习,学写“游记”:“作文单元”课堂教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1-05-17 15:02:40    发布者:北京东路小学

513日上午,北京东路小学五楼会议室开展了四年级作文单元教学研究活动。学校的语文老师、黄浦区一中心协作块的老师和两位跟岗校长参加了活动,上海市教研员陈裖老师和黄浦区教研员吴佩珍老师莅临指导。

首先,邵婷婷老师执教了本单元的一堂作前讨论课,在本单元中,这堂课是在阅读课与习作课之间架起的“桥梁”。邵婷婷老师与学生一起从前面两篇阅读课的回顾中梳理出游记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标准”,再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这篇文章,印证“标准”,知道游记“写什么”和“怎么写”,特别是学习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写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邵老师的课堂氛围民主,运用“学习单”作为师生“协同学习”的支架,让学生在学习的经历中自主地“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充分地研讨。邵婷婷老师介绍了教学思路,做了课后反思。协作块老师和跟岗校长提出了问题,谈了想法。而后,吴佩珍老师针对问题,解释了本单元的内容架构,对单元整体设计的架构做了介绍——以单元教材为资源,师生共同梳理出“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标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而后 “印证”标准,再参照“标准”进行习作、评改。

陈裖老师介绍了习作单元的研究背景,理论依据。他指出,老师要思考如何为了达成目标确立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经历中习得方法。这需要老师改变以往灌输式、一味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师生“协同”,达成目标。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困难、障碍,老师要给予帮助,引导孩子从一类文章中找共性,寻差异,在共性中找规律,在差异中学描写方法,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为什么,从而学习表达的多样性。老师不能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从抽象到抽象,而是要引导学生利用文本资源在具体语言中去学习写法,要鼓励学生同伴之间互相补充,同伴之间的讲解对理解很有帮助。

后续,研究团队将在教研员的指导下针对问题继续研究与实践。这样的主题教研提升了老师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给予老师很多启示与借鉴。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     总机:021-63213756       沪ICP备15052465号
地址:上海市北京东路566号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沪公安网备31010102004112号